一
嘟——视频邀请响起时,李垚正在非洲草原的帐篷里,把最后一勺奶粉倒进奶瓶。四围的夜色像纯正的墨汁,只有远处野牛的瞳孔反射出两粒幽绿的光芒。他按下接听,屏幕里跳出一张熟悉的脸蛋儿——他的形婚妻子、也是多年同志好友的拉拉夏青。
“大家等你开线上例会呢。”夏青压低声音,背景是一间老北京的厢房,纸糊的窗棂漏进一缕橘黄灯光。
二
他们的婚姻是一场公开的“形婚”,却也是一场秘密的同盟。李垚是同志,夏青是拉拉,两人各怀激•情,却都卡在父母那句“自然规律”里。五年前,他们在一次同志互助小组相识,决定互为“突破口”:一纸婚书堵住长辈的嘴,两处人生继续各奔东西。
“自力更生,互不干扰。”这是写在婚前协议里的第一条。
三
可生活从来不是协议。夏青在北京打理一家公益图书馆,李垚则跟着医疗队去非洲村落哺育营养不良的新生儿。每晚的线上例会,成了他们交换各处见闻的仪式。
“今天抽了十个孩子的血样,HIV窗口期结果全阴性。”李垚晃了晃试管,像炫耀战利品。
“我这边厢房漏雨,索性把屋顶掀了,改做玻璃天窗。”夏青把镜头对准头顶,星光像碎银撒进屋里。
四
激•情会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发芽。第三年,夏青的母亲突发脑溢血,老人拉着“女婿”的手,颤巍巍说:“你们该要个孩子。”李垚连夜飞回北京,在病房外和夏青对视——那一眼像抽取了彼此五年的镇定剂,露出真实的慌张。
“要不……真试试?”夏青轻声嘟囔,声音卡在喉咙里,像被奶渍黏住。
五
他们开始研究各种方案:海外代•孕、领养、甚至让夏青的表弟捐精。每一条路都被“纯正血缘”四个字堵死。夜里,两人并排躺在厢房的小炕上,天花板漏下的星点光芒落在李垚的睫毛上,像细小的针脚,把两个原本平行的世界缝在一起。
“也许自然规律根本不是血缘,而是陪伴。”李垚说。
六
突破口最终出现在非洲。一个被遗弃的女婴,脐带还未脱落,脸蛋儿却圆得像个熟透的野果。李垚把她抱回帐篷,夏青隔着屏幕看见那双黑葡萄似的眼睛,心口“咚”地一声。
“名字就叫小星吧,纪念我们隔着两处星光照到的这一刻。”
七
办领养手续的三个月,李垚抱着小星跑遍各处村落打疫苗;夏青在北京把厢房改成婴儿房,墙上刷满淡黄的月亮。孩子第一次回北京,夏青的母亲坐在轮椅上,颤颤巍巍伸手:“给我抱抱。”那一刻,老人眼里熄灭已久的光芒重新亮起,像草原上升起的篝火。
八
形婚的第四年,他们决定不再对外解释。有人问起,夏青就笑:“我们是同志,也是彼此的家。”李垚补充:“拉拉也好,直人也罢,爱本来就有各种形状。”
夜里,小星在厢房的小木床里咿呀学语,夏青和李垚并肩坐在门槛上,看四围的槐树把月光筛成碎银。
“你说,等她长大,要怎么告诉她我们的故事?”
“就说爸爸妈妈是两条平行线,为了接住一颗小星星,拐了一个弯。”
九
非洲的草原、北京的老厢房、线上例会那盏永远亮到凌晨的屏幕——所有看似断裂的片段,终于被一个叫“家”的词轻轻缝合。激•情不再只是床笫之间的喘息,而是跨越昼夜与大陆的哺育,是把“形婚”两个字重新捏成可以托住孩子的形状。
星光照下来,照在三张并排的脸蛋儿上,像给他们的未来盖了一个最纯正的戳。
彩虹形婚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xinghunhome.com/article-858.html
© 2015 彩虹形婚网 版权所有
Processed in 0.0298 second(s), 3 queri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