彩虹形婚网彩虹形婚网

我要找: 地区: 年龄:

首页 > 形婚故事 > 正文

鼓楼深处,形婚如雪

作者:彩虹形婚网更新日期:2025年8月23日
鼓楼深处,形婚如雪

鼓楼脚下的杂志编辑部,坐落在一条细小得几乎被导航遗漏的巷子里。潘主编把最后一期样刊摊在桌上,封面标题是《同志·拉拉·形婚:一场庄严的玩笑?》。她伸手抠了抠指甲缝里残留的铜版纸屑,像在抠掉一段无法节省的旧时光。

“聪明人都去企业界了,你还耕耘这行?”妇联派驻的顾问老周推门进来,手里拎着一袋刚出炉的糖炒栗子。他的声音像一阵风,吹皱了满桌校样。潘没抬头,只说:“深度报道不是油印机,按一下就能出字;它像宇航员出舱,每一步都得先确认氧气。”

这期专题的主人公叫陆玖,一位在京城广告圈打拼七年的拉拉。为了应付母亲,她与一位男同志协议形婚。鼓楼民政局那天,阳光很庄严,红布铺在桌上像一面不会皱的旗。两人签字、拍照、盖钢印,整个过程比制片厂的场记板还干脆——“咔”,一声就过了。

仪式结束后,陆玖把婚戒套在左手无名指,尺寸略大,像一枚多余的土星环。她给潘发来讯息:

“戒指在指甲根部打转,像宇航员失重时的工具箱。我随时想把它抛进轨道。”

潘盯着屏幕,忽然觉得那句子本身就是一篇深度稿的开头。

接下来的一周,编辑部像被一阵风卷起的纸鹤。记者小聂去了形婚夫妇的“家”:两室一厅,主卧放着双人婚纱照,次卧却是企业界常见的上下铺。丈夫每晚十一点才收工,进门先脱西装,再脱“丈夫”面具,钻进次卧,把门反锁。陆玖在主卧听制片级降噪耳机里传出的爵士,用指甲轻敲桌面,敲出细小却坚定的摩尔斯:I-M-O-K。

“采访可以节省他们的表演时间吗?”小聂问潘。

“不能。”潘答,“但能让读者看见,谁在耕耘真实,谁在假装收割。”

杂志出刊前夜,老周把妇联的内部报告摔在桌上:某区年内形婚离婚率上升37%。数字像一排排失重的宇航员,悬浮在空气里,随时可能撞碎玻璃。潘却盯着报告最后一行手写小字:

“请给她们一条回到地球的绳索。”

印刷机轰鸣,铜版纸带着油墨温度滑过指尖。潘忽然想到陆玖发给她的最后一条语音:

“鼓楼的风很大,把糖炒栗子的甜味吹进我领口。那一刻,我觉得形婚也不过一阵风,吹过去,我还是我。”

杂志上市当天,陆玖把封面拍照发到朋友圈,配文只有两个字:

“敬礼。”

潘站在编辑部窗前,看细小雪花落在鼓楼檐角。那檐角像一枚被岁月啃缺的指甲,却依旧庄严地指向天空。她想起自己入行时写下的卷首语:

“如果文字不能成为绳索,那就让它成为风,至少可以替谁节省一次流泪的力气。”

彩虹形婚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xinghunhome.com/article-967.html

© 2015 彩虹形婚网 版权所有

Processed in 0.0249 second(s), 3 queri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