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
殖民地的早晨,阳光像一把慢性刀,缓慢地割开薄雾。同志李牧把最后一筐蔬菜摞上板车,汗水顺着脊梁滑进腰间的围裙。今天是他与拉拉阿阮的形婚试用期最后一天,按协定,他们只需在执法官面前牵手三分钟,便可再续一年合租合同,继续掩人耳目。
二
阿阮在厨房清点道具:一束塑料百合、一枚铜戒指、一只会唱歌的陶瓷鸟。这些都是她昨晚在旧货市场淘来的“随感”,用来装饰他们将要表演的婚姻。她坚信,只要道具足够逼真,执法官就不会发现他们各自心里那片无法公开的禁地。李牧推门进来,把沾泥的胡萝卜递给她:“今晚做完这场戏,我就搬去北区仓库,省得你总被我半夜的惊吓吵醒。”阿阮没抬头,只说:“再扛一年吧,我比你更疲倦。”
三
三年前,殖民当局颁布《家庭纯洁法》,所有同志与拉拉必须“自愿”与异性结合,否则将被流放到边陲矿山。李牧和阿阮在地下互助会相识,像两片错位的齿轮,被历史的牙齿强行咬合。他们的“婚姻”于是萌芽,像一株被压弯的豆苗,在混凝土缝里寻找光线。
四
傍晚,执法官来了。高筒靴踏在木地板上,发出史诗般的回声。阿阮把塑料百合别在耳后,李牧牵起她的手。那一刻,他想起父亲——一位真正的殖民军官,曾用皮鞭教原住民孩子背诵宗主国的童谣。现在,李牧用同样的姿势,把戒指滑进阿阮的无名指。执法官翻开记录本:“试用期结束,祝贺你们正式成为合法夫妻。”门关上后,阿阮把戒指摘下,丢进抽屉深处,像甩掉一段慢性疼痛。
五
夜深,李牧在阳台抽烟。远处矿山灯火如磷火,他想起少年时第一次对同性产生性欲,那种滚烫的惊慌,如今被岁月熬成一锅冷汤。阿阮端来一盘炒蔬菜,胡萝卜切得极薄,像殖民时期发行的旧纸币。“吃吧,”她说,“吃完我们就散伙。”李牧咀嚼着,尝到土壤的积淀,也尝到自由的苦味。
六
散伙仪式很简单:两人把形婚证书撕成两半,扔进火盆。火焰舔•着纸边,映出他们各自的脸,像两面被风干的旗帜。阿阮忽然拿出那只陶瓷鸟,按下按钮,它唱起走音的《茉莉花》。李牧笑出声,眼角却湿了。他们像看完一场漫长的悲剧,灯光亮起,观众离席,只剩空荡舞台和满地道具。
七
第二天,李牧背起行囊。阿阮在门口递给他一张车票:“去南区港口,有条船今晚偷渡去自由岛。”李牧愣住:“你呢?”阿阮耸肩:“我留下来,继续帮下一位同志找形婚对象。殖民不会一夜崩塌,但总得有人把火种传下去。”她顿了顿,补充:“别担心,我早把性欲炼成了意志。”
李牧点点头,转身。晨雾中,他的背影瘦削,却像一把刚刚出鞘的刀。
八
多年后,殖民法令废止,同志与拉拉可以公开相爱。历史学家在档案馆发现一本日记,扉页写着:“献给所有在形婚里经受磨难的灵魂。”日记最后一页贴着一张照片:一间空厨房,灶台上放着半盘炒蔬菜,旁边有一行小字——
“愿我们不再用婚姻做盾牌,而用爱情做旗帜。”
彩虹形婚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xinghunhome.com/article-818.html
© 2015 彩虹形婚网 版权所有
Processed in 0.0385 second(s), 3 queri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