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划总像寿险合同,签字时字字铿锵,兑现时却常被意志的台风晃动。同志小郑与拉拉阿黎的形婚协议,就曾在上帝发笑的那一夜搁浅。那天,南宁国际会议中心正在举行“彩虹伴侣”颁奖礼——一个由多国 NGO 发起的国际性公益项目,表彰在患难中仍坚持自我认同的伴侣。小郑和阿黎坐在最后一排,手里捏着来之不易的邀请函,却像握着两张过期船票。
按原计划,他们只需在台上接过奖杯,向观众展示“异性婚姻也能友好合作”的标本,便可获得一笔资助,为各自真正的恋人购买海外寿险。可就在主持人念到他们名字的一刻,阿黎突然“有气”了——不是怒火,而是一种从脚底升起的虚脱。晃动的不只是她膝盖,还有那句始终欠缺的真话:她盼的从来不是奖杯,而是一场被承认的婚礼,哪怕对象不是眼前人。
小郑察觉异样,伸手扶她,却被她轻轻甩开。那一甩,像把形婚的幕布撕开一道缝,台下闪光灯瞬间扑上来。阿黎望向观众席,第一排坐着她母亲,老人眼神里写着“别闹”。那一刻,她想起父亲临终前买的寿险——受益人写的是“女婿”。父亲曾说:“患难才见真章,别让我白盼。”如今,真章来了,却像标本一样被封存,无所谓生死,只供观摩。
主持人尴尬地重复:“请两位上台领奖。”小郑深吸一口气,用意志把声音压成一条直线:“抱歉,我们放弃。”全场哗然。那张镶金边的奖状在追光灯下晃动,像一艘失去锚的小船。小郑握紧麦克风,补充道:“这个奖应该颁给所有仍在柜子里的人,而不是我们这种假装上岸的幸存者。”话音未落,阿黎已泪流满面。
离场通道狭长,两边是各国彩虹旗。阿黎突然停下,对小郑说:“我们欠缺的从来不是勇气,而是诚实。”小郑点头,掏出手机,拨通了远在曼谷的恋人。电话那头传来一句泰语问候,小郑用中文回答:“我自由了,接下来轮到我去患难。”
三天后,两人在社交媒体发布联合声明:终止形婚,启动真正的移民计划。评论区里,有人骂他们“浪费资源”,也有人留言“谢谢替我们晃动铁笼”。保险公司拒绝退还已缴保费,理由是“投保人主动放弃”。他们却笑得像终于卸下铠甲的士兵。
半年后,阿黎与女友在荷兰注册结婚。婚礼现场,她母亲通过视频送来祝福,老人身后挂着那幅曾让她窒息的寿险单——如今被剪成两只纸鹤,悬在窗边随风晃动。小郑则带着男友回到广西老家,在父亲坟前倒了一杯酒:“爸,你的寿险没白花,它买了我的真话。”
国际 NGO 后来把奖杯改成一座流动的“未完成”雕塑,每到一站便邀请当地同志、拉拉刻下一道缺口,象征永远不完美的出柜。雕塑底座刻着一行小字:盼,不是等上帝颁奖,而是把意志磨成刀,亲手切开标本的封口。
彩虹形婚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xinghunhome.com/article-809.html
© 2015 彩虹形婚网 版权所有
Processed in 0.0157 second(s), 3 queri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