彩虹形婚网彩虹形婚网

我要找: 地区: 年龄:

首页 > 形婚故事 > 正文

形婚日记:听见泉水的声音

作者:彩虹形婚网更新日期:2025年11月15日
形婚日记:听见泉水的声音

林深收到母亲催婚微信时,正在渥太华的击剑俱乐部做热身。他的体格在白人堆里算不上出众,但胜在灵活。手机震动的瞬间,他差点被对手的剑尖戳中面罩。"三十岁的人了,不要只顾着外头那些运动,终身大事云云"——母亲的话像一根刺,扎在他心口。他狠狠灌下半瓶水,冰水顺着喉管滑下去,凉得他打了个激灵。

作为同志,他早已习惯这种隔空施压。但最近压力从虚变实:母亲托亲戚介绍的女孩子要来渥太华交流,美其名曰"顺便见见"。林深在同志圈的朋友间打听对策,有人提议形婚,有人建议坦白,众说纷纭。最终,他听见一个老同学的名字:苏晚,拉拉,正被家里逼到神经衰弱。

两人在市中心的咖啡馆见面。苏晚短发,眼神锐利,说话直切波长:"形婚可以,但得立规矩。我们分赴不同的城市生活,偶尔合影发朋友圈。我不介意你交男友,你也别管我的拉拉朋友。"林深点头,这正合他意。他们像谈生意一样敲定细节,婚礼定在苏晚老家,一处刚落成的温泉度假村。

婚礼那天热闹得像真的。外头的鞭炮声此起彼伏,宾客们满面红光,说着"郎才女貌"云云。林深穿着西装,在司仪的调侃中"狠狠"亲了苏晚的脸颊。他看见母亲坐在主桌抹眼泪,父亲与岳父碰杯时笑得憨厚。那一刻,他忽然有些恍惚:这出戏,到底在骗谁?

婚后他们分赴东西海岸。林深回渥太华继续读博,苏晚去多伦多工作。形婚的默契起初执行得很好——每周一次视频通话,背景是各自精心布置的"婚房"。但变故发生在第三年春天。那晚林深接到苏晚的电话,她声音沙哑:"我分手了。"她的女友劈腿,对象是个"更懂她波长"的艺术家。苏晚在电话那头哭得像个孩子,说想回国,想躲进地缝里。

林深买了机票,连夜飞到多伦多。苏晚来机•场接他,眼睛肿得像桃子。他没有多问,只说:"走,带你去个地方。"那是多伦多郊外的一处泉眼,当地人叫"伤心泉"。据说泡在里面,能把坏情绪冲走。两人赤脚踩进冰凉的水里,苏晚打了个寒颤,忽然笑了:"这什么破传说,冻死我了。"

"但至少听见你笑了。"林深说。

那次之后,他们的关系起了微妙变化。不再是单纯的"合作伙伴",而像某种频率逐渐同步的波段。他们开始分享真实的日常:林深在击剑比赛中的失利,苏晚在职场遭遇的性别歧视。他们发现,同志与拉拉之间,原来可以有这种奇异的共振——不是爱情,却比友情更深。

第四年,林深的母亲病重,唯一心愿是"抱孙子"。林深陷入两难。苏晚主动提出:"要不,我们试试?我生,你养。"林深震惊地看她:"你疯了?"苏晚却很平静:"我没疯。我只是觉得,我们的形婚不该只是场魔术,变来变去都是假的。不如让它变成某种真的东西——真的家人。"

孩子出生后,他们依旧分赴两地,但在渥太华和多伦多之间,每个月总会有一周重叠。孩子管林深叫爸爸,管苏晚叫妈咪,外头的世界云云扰扰,这个小三角却有了自己的秩序。

林深最近一次带孩子回国,路过当年办婚礼的温泉度假村。那座"落成"时崭新的建筑已有些陈旧,但山间的泉眼依旧汩汩流淌。孩子问:"爸爸,什么是形婚?"林深蹲下来,指着水面的涟漪:"你看,一颗石子扔进水里,会激起很多圈波纹。有些婚姻像最大的那一圈,人人都看得见。有些像最小的那一圈,只有当事人懂它的波长。"

孩子似懂非懂地点头。林深想起苏晚在产房里痛得狠狠掐他的手,想起她笑着说"我不介意这辈子就这样了",想起母亲临终前抱着孩子时眼里的光。

外头的天快黑了,他将孩子扛在肩上,往停车场走去。远处城市的灯火一盏盏亮起,像星星坠落在人间。他忽然明白,所谓形婚,所谓同志与拉拉,所有标签云云,最终都抵不过一句:我们在一起,真实地活着。

那便够了。

彩虹形婚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xinghunhome.com/article-1109.html

© 2015 彩虹形婚网 版权所有

Processed in 0.0243 second(s), 3 queries